|
 |
|
 |
 |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自94年开发建设以来一直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14年来始终坚持先行先试,在政策争取、功能拓展等诸多方面走出了一条“不特有特、特中更特”的园区之路。按照“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园区坚持用好、用足各项政策,确保推动经济增长。2007年,园区共实现地区总值8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6.3亿元,进出口总额569亿美元,已经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
开放的经济离不开开放的口岸。为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适应园区加工贸易为主的进出口特点,园区不断加大加快特殊区域建设的步伐。在过去的几年中,园区先后申报了口岸通关点、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B型)。2006年召开的第八次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议进一步明确,允许在苏州工业园区进行保税港区功能的试点,将国内目前最优惠的特殊监管区域政策赋予了园区。2006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国函[2006]128号)。
一、基本情况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分为东、西两个围网区。西区为原出口加工区A区,面积1.4平方公里。东区包括原保税物流中心(B型)0.5平方公里、出口加工区B区1.5平方公里及新开发建设的口岸作业区1.88平方公里。2007年8月28日,综合保税区首期4.2平方公里顺利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九部委的联合验收。
综合保税区目前共有注册生产企业97家,物流企业33家,贸易公司39家。区内已形成汽车零部件、航空器件制造为主的保税加工体系;区内的UPS、KWE(日本近铁)、中外运、大田等知名物流企业为全国25个省、直辖市近2000家生产企业提供保税物流服务。2008年,综合保税区累计监管货值达475亿美元,同比增长22%,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精密机械制造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
综合保税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园区海关、园区国检、工商、国税和外汇管理局均在区内设有现场办公机构,为企业提供从注册到通关报检、退税申报及外汇核销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园区管委会在区内设立了正处级编制的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区域日常的企业服务和政策协调。
二、政策和功能
根据国务院批复(国函[2006]128号),综合保税区“有关税收、外汇政策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海关比照保税港区的监管办法对其实施监管”。这意味着综合保税区除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的政策外,还适用各项保税港区的优惠政策,可以充分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拓展相关功能。
目前,综合保税区内可以从事的业务包括:存储进出口货物和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对外贸易,包括国际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经海关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规划建设
综合保税区正在抓紧进行二期的动迁和围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区内基础设施及基建投入已超过40亿,建成各类保税仓库20万平米,厂房约80万平米,周边建成普通仓库40万平米,商业办公设施6万平米,已初步形成设施先进、配套完善、交通便利,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功能区域,为园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未来,综合保税区将以物流和商贸两大产业为支柱,积极落实政策、拓展功能,发挥全国第一家综合保税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国家探索自由贸易区建设积累经验。
四、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设立以来,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政策最优、功能最全”的先发优势,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优化投资环境,提升经济国际化、现代化水平
(1)改善区域通关环境。综合保税区设立后,园区海关、商检以及市外汇局等部门先后在区内设立办事处,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向周边企业提供便捷人性化的通关服务。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是从中获益的一家园区企业。2005年起,该公司就同保税物流中心(B型)(综合保税区前身)内的企业,苏州大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进行接洽,希望将工厂的仓储物流业务外包给该公司,并在供应链环节引入Just-In-Time模式(实时配送和生产)。这对通关的时间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综合保税区设立后,通过分送集报等便利化措施的开展,该问题迎刃而解,企业的物流速度大大提升,有效降低了仓储成本和资金压力。
(2)优化商贸物流服务。截至2007年底,园区288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贸易公司257家,物流企业175家,业务涵盖进出口贸易、报关报检、货代、仓储、运输、分销配送等领域。综合保税区设立之后,这些原来相对独立发展的流通企业,在这里形成了集聚。他们通过互相之间资源的整合,向企业提供更为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解决方案。
(3)提升招商引资水平。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速度的放缓,投资者越来越理性的关注除成本外的各种投资软环境。综合保税区设立后,一方面加快了园区的通关速度,另一方面检测维修、研发、展览展示等增值服务得以逐步开展,集中报关、分批送货等便利措施也陆续到位,大大增加了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筹码”。设立以来,凭借领先的功能和政策优势,综合保税区成功吸引了三星半导体、快捷半导体等企业的全球配送中心落户。随着奇美电子的货物进区,全球排名前5的液晶面板制造商均通过综合保税区进行货物配送,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集散中心。
2、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市场的繁荣发达
经过数年的发展,综合保税区已成为苏州地区面向上海进行货物集散和中转的一个重要枢纽。伴随着货物的流动,金融、信息、贸易和其他各种服务应运而生。今年2月份,原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中国国际电子产品交易基地”,依托综合保税区的功能优势,将园区电子制造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吸引进来,开展相关产品的交易活动。
目前,综合保税区正以口岸为依托,积极引进大型生产企业和国际资本,吸引总部经济和消费品专业市场进入,已有31家贸易公司在区内注册并开展进出口贸易。
3、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加快工业化转型速度
综合保税区设立后,以大物流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产品的出口附加值,引导企业将加工贸易的内涵向附加值更高的上游研发采购和下游销售、售后服务扩展,带动了整个园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工业向服务业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